——宜昌法院創新“八五”普法實踐助力法治建設掠影
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中小學生開放日活動
枝江市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普法宣傳進社區
西陵區人民法院積極建設“共享法庭”共同締造美好社區
伍家崗區“社區微法院”打造普法新陣地
宜都市人民法院法官指導“模擬法庭”,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意識
葛洲壩人民法院聯合長航、公安、葛洲壩檢察院等單位開展長江增殖放流以案釋法活動
遠安縣人民法院“小法徽”普法先鋒團走進校園舉辦法治講座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巡回審判法庭成為生動普法課堂
前言
“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宜昌法院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八五”普法規劃要求和部署安排,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八五”普法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抓基礎、抓重點、抓落實,創新普法實踐,有效推動普法與司法審判有機結合,全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建設、打造世界級宜昌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特輯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部分縣市區人民法院普法創新實踐成果予以推介共勉。
宜昌中院
著力“四創新”扎實推進普法走深走實
近年來,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目標和總體要求,充分發揮人民司法職能,不斷創新探索,豐富普法實踐,賦能法治建設服務發展,扎實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走深走實。
創新理念,整體推進。樹立系統理念,強化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切實把法治建設工作融入全院工作大局,推進普法工作與審判執行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推行開放理念,加強與社會媒體的合作,豐富傳播載體,形成全覆蓋普法宣傳效應;樹立創新理念,摒棄固化不變的法治宣傳方式,讓普法更接地氣;強化分眾理念,打造法院法治宣傳差異化陣地,加大具有法院特色的音、視頻普法作品創作力度,全力提升普法質效“流量”。
創新機制,鍛造合力。全市人民法院系統建立“中央廚房”新聞生產運行機制,由中院宣傳處確定長江司法保護、知識產權審判、法治化營商環境等十二大宣傳主題,負責總體策劃、具體指導,采取各法院輪流承辦,全體共同參與的方式,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結合常規普法宣傳,形成重點時段集中宣傳、重點領域定期宣傳、重點群體和人員即時宣傳的機制,成體系、上規模,提升普法影響力,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創新平臺,夯實陣地。聚合全市人民法院力量,打造上級平臺、市級平臺和自有平臺優勢互補、有機融合的全媒體宣傳矩陣,充分利用“報、網、微、抖”等宣傳渠道推送以案釋法、法律解讀和普法動態等內容,通過發揮主流媒體平臺作用,持續打造“指尖上”的普法陣地。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擴大普法宣傳覆蓋面,豐富群眾的法治體驗,全面加強普法工作實效。
創新實踐,精準普法。全院將講好法院故事、講群眾愛聽愛看的法院故事作為普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采用視頻傳播的方式,加大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熱播短劇等新穎的普法作品創作力度,通過持續創作動人情、暖人心的普法宣傳作品,樹立有效傳播理念,推動普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年以來,宜昌中院創作的《小荷普法》系列普法短視頻和“網紅”IP,選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件或熱點案件由專業團隊編劇導演,法院干警出演,一經展播,深受群眾喜愛;通過選取熱播劇《狂飆》里網友熱議的法律問題,制作的普法短視頻播出后得到社會關注,點播量已超5萬人次?!稘M江紅》《春風十里》等多部普法短劇小視頻,點播量分別超過10萬人次和20萬人次。
枝江法院
強化普法宣傳 傳遞法治溫度
在今年首個“全國生態日”前夕,枝江市人民法院環資審判團隊來到長江邊,組織了一次特別的“普法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將法治的溫暖和力量帶到群眾身邊。
干警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展板和現場答疑解惑等方式,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為群眾普及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可能會承擔的法律后果,鼓勵群眾一旦發現非法捕撈、違規垂釣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立即向相關部門舉報,進一步提升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這,只是枝江法院常態化普法宣傳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枝江法院堅持“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多措并舉開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活動,推出“訂單式”送法進企業、“村灣夜話”“普法后備箱”“法治夜?!钡泉毦咛厣钠辗椖?,聚焦重點普法對象,注重“以案釋法”,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自“八五”普法開展以來,枝江法院因地制宜開展普法宣傳65次,巡回審判77場,邀請人大代表、黨校學員等400余人旁聽庭審10場次,開展法治進校園等“六進”活動30余次。
西陵法院
問需于民 共享法庭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們受益匪淺,這樣的活動多一些,我們的彎路就少走一些。真誠邀請法官們到企業多走走看看,為我們普法答疑、排憂解困!”在西陵區人民法院商事糾紛“共享法庭”的一次普法宣講活動中,在場一位企業家的盛情邀約,道出了全場企業代表共同心聲。
西陵法院以“社區蜂巢”“商圈黨建聯盟中心”等街道商會組織陣地為依托,充分發揮法官工作站7個街道全覆蓋的解紛優勢,結合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對企業的指導凝聚功能,借助宜昌市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和“宜格服務”網格治理平臺,按照涉企糾紛“自主協商+行業協調+社區協助+法院主導”的模式,建立集糾紛分流、調解指導、網上立案、便捷訴訟、普法宣傳和基層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共享法庭”。
“共享法庭”通過左樹青工作室、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法官工作站,及時引入“法院+區聯調委”“法院+工會”“法院+房地產調解中心”“法院+銀行保險人民調解委員會”“法院+街道司法所”的“1+N”訴調對接模式分流。今年以來,化解涉企案件281件,指導商會調處矛盾21起,最大限度把糾紛化解在訴前。同時,在“社區蜂巢”常態化組織舉辦“西法來啦”法治互動講堂,選取典型民商事案件開展巡回審判,打通法律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成為全區普法工作的一大亮點品牌。
伍家崗法院
“微法庭” 社區生動的普法課堂
“伍家崗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現在開庭……”隨著法槌落下,一起物業糾紛案件在張家灣“社區微法庭”開庭,在法庭主持下,原、被告雙方一致同意在庭后15天內進行調解。
庭審后,針對轄區物業糾紛頻發等問題,承辦法官結合日常審判中的典型案例,向參與旁聽庭審的小區居民代表、物業公司代表、業委會代表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相關內容,強調物業公司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居民應當依法繳納物業費,實現物業和業主相融共生。
這,既是一場庭審,也是一次生動的普法課堂。
自設立張家灣“社區微法庭”以來,伍家崗區人民法院堅持組織法官深入社區開展法律知識宣講、法律指導、矛盾調解等活動,“社區微法庭”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通過“社區微法庭”開展案件調解4次,調解成功案件28件,轄區基層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有效提升了居民法律素養?!吧鐓^微法庭”不僅搭建了多元解紛平臺,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同時也延伸了訴訟服務觸角,成為創新法治宣傳的重要載體。
伍家崗區人民法院還不斷探索創新參與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徑,先后采取聯合公園管理處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基地”、選派專業法官入駐“法官工作室”等方式常態化普法,通過整合多方社會資源,實現了由“主管部門獨唱式普法”向“全社會合唱式普法”的轉變,打通了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難題,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法律服務。
宜都法院
“蒲公英”將普法精準送到群眾身邊
自“八五”普法實施以來,宜都市人民法院把法治宣傳實效作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舉措,全方位開展精準式普法。
該院選拔優秀干警成立“蒲公英普法工作隊”,制定《關于創建“蒲公英普法工作隊”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的實施方案》,利用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節點,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開展普法活動。每逢重要時間節點,走上街頭,現場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防范養老詐騙、民法典、禁毒等宣傳活動。開設微信視頻號“蒲法宜刻”普法專欄,讓公眾學法更加靈活便捷。近三年來,全院開展普法活動5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接待法律咨詢1000余人次。創作普法宣傳視頻9部,累計觀看量達3.4萬人次。
同時,強化“法治副校長”特色普法,選拔優秀干警擔任多所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在開學季、“六一”等重點節點開展校園普法,今年已開展20余場次校園普法活動。將“模擬法庭”和“毒品模型”等“搬”進校園,讓學生體驗沉浸式普法,提升法治意識,“零距離”感受法律的威嚴和正義。
葛洲壩法院
下沉實干 做深寫實普法新篇章
針對涉及未成年人保護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的“隔空猥褻”特征和強制報告制度落實不力等問題,葛洲壩人民法院積極撰寫普法文章,選題在中央電視臺12頻道以《以法之名 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落實強制報告制度“未”愛撐起保護傘》為題,分別進行深度報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自“八五”普法實施以來,葛洲壩人民法院立足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案件及宜昌城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第一審刑事案件,圍繞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訴源治理、平安創建等中心工作,多角度、多方位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結合案例創作普法文章、視頻,利用全媒體平臺予以推廣。截至目前,全院已累計開展普法活動60余場次,刊播各類普法宣傳報道300余篇。
該院充分凝聚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創建共識,連續三年在“世界環境日”“國家憲法日”“法院開放日”邀請代表、委員和群眾見證典型案例公開示范庭審,創新采取到案發地、住所地開展非法捕撈案件巡回審判,并與葛洲壩人民檢察院、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開展“以案釋法 增殖放流 守護長江”活動,現場監督、確認被告人依法履行增殖放流生態環境修復義務。聯合公檢法深入沿江企業、三峽景區、長江沿線定期開展法治宣傳和巡江,聯合社區在公園、廣場、小區等人員密集區域,多頻次開展普法講座和法律咨詢,助力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同時,葛洲壩法院積極打造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和大中專院校的未成年人全覆蓋法治課堂,在開學第一課、“六一”、散學典禮、健康教育月、親子互動、家校聯席等活動中,深入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組織模擬法庭讓學生“零距離”感受法律的威嚴和力量,培養青少年兒童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習慣。
遠安法院
“小法徽”傾情打造“全景式”普法
法度者,正之至也?!鞍宋濉逼辗ㄆ陂g,為全方位傳播法治聲音、弘揚法治精神,遠安縣人民法院創新創辦“小法徽”普法先鋒團,樹立“弘法崇德、服務青年”理念,著力打造該院全國優秀黨建品牌“黨員‘1+N’朋友圈”服務青少年乃至全院普法宣傳的核心團隊,讓法治的種子在各階段學子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社會各界聽到“小法徽”的普法之聲。
聚焦青少年學法用法問題,該院“小法徽”成員均為各業務部門青年骨干,通過“送法進校園”活動,對未成年人開展法治教育,每年堅持舉辦專題法治講座20余場次,大力宣講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提高未成年人明辨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小法徽”團隊積極利用“法律五進”活動為載體,以重要節會(日)和法律法規紀念日為契機,堅持開展法律咨詢服務活動。目前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17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8000余份。
2022年以來,“小法徽”先后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觀摩庭審、見證執行活動20余次,舉辦法院開放日4次、模擬庭審活動7次,讓廣大群眾走進法院,親身體會法院工作,“零距離”感受司法。依托該院微信公眾號開設“以案釋法”專欄,結合真實案例、社會熱點發布普法宣傳文章35篇次、自創普法短視頻8期,閱讀量已達1.3萬人次。
“小法徽”團隊多年來持續深入推動旁聽庭審常態化、制度化,聚焦訴訟案件特點和普法教育重點,擴大庭審旁聽群體和案件類型覆蓋面,不斷提升法治教育效果,持續增強縣域社會治理法治定力。今年以來,針對貪污賄賂、瀆職犯罪、酒后駕駛等典型案件,把警示教育課“搬”到庭審現場20余次,邀請廣大干部職工、群眾500余人次參與旁聽,親身感受法律威嚴,接受法治教育。
長陽法院
講好“巡回審判”生態環保普法課
“現在開庭!”6月2日,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一起非法狩獵刑事案在長陽縣榔坪鎮榔坪小學正式開庭,1000余名在校師生和當地村民“零距離”旁聽了庭審。
庭審結束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法映清江”普法團隊現場開展了“六五環境日”普法宣傳活動,詳細講解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大家生態環保意識,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方”的目的。
這是長陽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由“三合一”升級為環境資源民事、行政、刑事、執行“四合一”審執歸口模式后,審理的首起環境資源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也是該院深入開展以案釋法的一次創新實踐。
近年來,長陽法院秉持“誰執法誰普法”原則,在環境資源審判中建立起生態司法普法機制,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辦好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同時,充分發揮巡回法庭就地辦案、以案說法、針對性強的特點,依托巡回審判點和司法保護基地,開展巡回審判、以案釋法,確保生態司法保護法治宣傳教育落到實處,用生動的法治教育課力促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該院已建立各類巡回審判點、司法保護基地16個,平均每年堅持開展環境資源巡回審判、以案釋法30余場次。
“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已步入下半篇,宜昌法院系統將圍繞普法目標任務,切實履行司法機關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塑造法治信仰的重要職責,發現更多創新亮點,打造典型品牌,切實把普法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全力譜寫時代新篇章。
本版組稿:望劍 覃明飛 石志宏
本版圖片由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