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都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產業和循環經濟,廣泛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把生態文明創建的一項項“責任清單”辦成市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單”,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一謀劃,塑造城鄉“新面孔”
10月15日,“東陽光”2023宜都橘園半程馬拉松在宜都市國家柑橘農業公園文化廣場鳴槍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多名選手激情開跑。
秀麗山水、橘園風光、青林謎鎮……一幅山水相融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運動健兒們在美麗賽道上暢快奔跑。
“以前江邊是灰蒙蒙的,現在隨著宜都市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工作,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你看大家跑得多開心呀?!痹谶\動員補給站,志愿者小王邊發放生態環保宣傳手冊邊說。
近年來,宜都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豐富的旅游和生態優勢,做足山水田園文章,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高壩洲柑橘小鎮、聶家河楊梅觀光園、全心畈村桃花觀光園、五峰山葡萄公園、呂家坳生態茶葉觀光園等農業示范點相繼崛起,成為宜都特色鄉村游的金名片。
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鄉發展每一步,宜都市以“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目標,實現了生態鄉鎮全覆蓋,共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鄉鎮8個,國家級生態鄉村1個,省級生態鄉村77個。如今,宜都正大力推動生態環境建設跨越式發展,筆酣墨飽地繪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斑斕畫卷。
點“綠”成“金”,推動產業新升級
“以前在枝城街上走一圈哈是灰,樹葉子都被粉塵染白了……現在建成綠色化工園區,不僅污染灰塵少,還高大上多了!”家住枝城鎮的老張在和宜都市生態創建的工作人員分享道。
近年來,宜都市投資100億元高標準建設宜都化工園,通過實施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治綠”,已成為全國第五批綠色工業園區。
2022年,宜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再創新高,總量突破900億元,穩居全省前列,連續8年蟬聯全國百強縣。宜都市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工業企業自主創新,開展“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造,積極發展生態工業。瞄準產業綠色化、生態化、高端化,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建現代化工業體系。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削減能源資源消耗,新上耗煤項目嚴格執行1.2:1減量替代原則。探索用市場化的方法倒逼企業節能降耗,推動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裂變升級、融合聚集,新能源動力電池全產業鏈加速形成。
在生態工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生態農業也迎來了新發展。建成國家柑橘農業公園、宜紅茶博覽園、現代漁業產業園。建立柑桔“三園”樣板2萬畝、優質茶基地1.2萬畝。高標準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獲批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宜都市以繁榮發展產業為根本,持續在生態美的基礎上經營“美麗文章”,著力把“美麗顏值”變為“經濟價值”,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通道,努力下活綠色生態+宜居宜業“一盤棋”,讓更多人享受到生態改善帶來的紅利。
綠色生活,釋放惠民大紅利
“以前出來遛彎多在城區轉哈,現在騎上共享電瓶車,就能到青林鎮轉一圈!”家住陸城街道的市民小李掃碼共享電單車出行。
如今,在宜都綠色低碳環保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方式正成為一種新風尚。宜都市在全國率先啟動“5.26”綠色生活日活動,創新發布《綠色生活宣言》,通過推進生態公民建設,引導全民綠色消費。大力開展節水、節油、節電、節紙活動,倡導群眾綠色出行,堅持每月22日開展“綠色出行日”活動,號召廣大市民積極開展綠色騎行、健康步行等活動,全市形成濃厚的綠色生活風尚。
在校學生、志愿者、環保社團等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公益活動,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生態文明新風吹進宜都千家萬戶。2022年,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達95.96%,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達93.2%,一個政府、企業、市民、社會多元共治的大環保格局初具雛形。
下一步,宜都市將堅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共同締造、新型城鎮化等工作結合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強力抓手。